亚洲人成色A777777在线观看
【从教三十年】王体英:静水深流三十载,匠心育人绽芳华——一名工科教师的职教坚守
  • 作者:王体英
  • 审核:电气学院
  • 时间:2025-09-09
  • 点击:68
  • 来源: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

王体英   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  教师   1995年7月入职。

1995年的夏天,我离开河海大学来到合肥电力学校,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。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,面对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,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责任,更是点燃梦想的使命。从计算机操作系统到自动控制技术,从C语言编程到PLC控制,我的教学生涯始终与时代同行,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,诠释着职业教育的真谛。

理论课堂的深耕与收获。在《计算机操作系统》课上,我坚持用粉笔绘制进程调度的流程图,因为清晰的逻辑推演是理解计算机灵魂的钥匙。当讲解“死锁”概念时,我会让学生们模拟十字路口的车辆通行,用身体感受“互斥条件”的困境。这种“具身认知”教学法,让抽象理论变得生动有趣。

记得去年教师节,已毕业快二十年的一个学生发来信息:“老师,您当年在《单片机技术》课上教的“表格分类记忆法”,我现在培训新员工时还在用!”那一刻,我深深体会到:教育的回响,往往跨越时光。

实训课堂的严格与惊喜。在计算机等级考试课程的实训课上,我会在每节课前布置好实训任务,让学生操作并及时评分,只要没有达到满分,就要求继续更改,直到完全正确为止。哪怕放学后,没有完成的同学的还要继续留在实训室,我一直陪在同学们身边,随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。通过一学期的坚持,全班同学最后在安徽省等级考试中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,绝大部分取得优秀证书。同学们开心的同时,我也感受到特别的欣喜。在单片机实训、电动机控制实训和PLC控制等实训课堂,我也采用实训过程严要求、实训目标必达到的方式进行,同学们经过实训课程的训练和学习,不仅掌握实训技能,更要养成精益求精、严格相求、协同合作的习惯。

课后生活的融入与关心。课后经常跟喜欢锻炼的同学一起打球,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班级不同同学的个人情况,给学习基础薄弱不善表达的学生开小灶,对于家庭条件不好、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多关心和帮助。在看到同学们不断成长,越来越阳光,找到满意的工作后,我的内心感受到特别的轻松和快乐。那些课后与学生相处的点滴,如同电路板上的焊点,微小却牢固地连接起教育的温度与深度。

三十年来,专业有更迭,课程在变换,但永恒不变的是育人初心。在智能制造时代,愿我们永远做有温度的“人类工程师”,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,让每次成长都有回响。从教三十年,最奢侈的财富不是桃李满天下,而是白发渐生时,仍能听见学生喊“老师快看”时的那份雀跃。在技术迭代越来越快的今天,唯有这份见证成长的喜悦永恒不变。愿我们永远做学生人生路上的“调试者”,在报错与修正的循环中,与他们共享那份“运行通过”的终极快乐!学生的每一点进步,都是岁月馈赠给我的最珍贵礼物。